会计继续教育的公需科目与专业科目你分清了吗?
根据《关于印发<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通知》(财会〔2018〕10号,以下简称《通知》)第九条规定: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需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规、政策理论、职业道德、技术信息等基本知识。
专业科目包括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掌握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道德、财税金融、会计法律法规等相关专业知识。
财政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根据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框架,定期发布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指南、专业科目指南,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进行指导。
与此同时,《通知》第十二条规定: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二。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国范围内当年度有效,不得结转以后年度。
简言之,专业科目与公需科目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一类是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其学习的内容大致是会计相关具体的专业内容;一类是政策理论相关的基本知识,学习的内容大致是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是职业道德等基本内容。学员在选课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本地继续教育是否有专业科目或公需科目的要求再进行选择
选课
学员在保证达到本地学分要求的同时可根据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选课:
1、依据学分要求选择
学员在开始新一年度的会计继续教育课程学习时,会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对应的继续教育规则,每个地区要求修满多少学分方可完成继续教育的课程学习,学员一看便知。因此,学员可以根据当地的学分要求来进行选课,每门课程后面都有对应的学分,学员将自己所选的课程学分累计达到当地的要求即可。
2、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学员在根据当地学分要求选课的同时,小编建议还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比较适合自己的课程。会计继续教育课程大都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管理、行政事业、审计课程、拓展课程六大部分。在选课的过程中,学员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是所学专业选择一些对自己帮助更大的课程。如果对每类课程都不是很了解,学员可以查看每门课程的简述小做了解,还可以点击课程后面对应的“试听”。
例如,学员在学习或工作中可能会涉及到“岗位会计”的相关内容,那么应收账款一定是不可跳过的课程。在“财务会计”类别下的课程介绍中我们会看见,《往来会计操指南—应收账款》一课中,主要讲述的就是从往来会计的工作内容、应收账款会计的工作技巧、应收账款的管理风险以及对应策略的详细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员明晰应收账款的管理重点。那么,学员选择这门课程不仅有助于会计继续教育的学习进度,更是对自身的知识积累拓宽一层,无疑在工作中增加了自己的优势,是个一举两得的选择。
会计继续教育课程是学员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从选课到听课都需要学员仔细甄别,在保证达到会计继续教育要求的同时充实自身的能力和需求。